本文会随时间持续更新
笔者的相机为:索尼a7R3,腾龙28-200
本文引用的所有图片均为笔者个人拍摄。
准备
你需要至少做好以下准备:
- 交通工具
要想拍好银河与星轨,交通工具必不可少。以哈密市区为例,因为哈密本就不怎么发达,要走出光污染严重区域较为简单,你可能只需要一辆自行车或者电动车驶离市区约25公里以上即可获得一片不错的净空,此时星河将呈现在你面前。 - 天气预报
星空摄影对天气质量要求很高,最微薄的云也可能会导致在后期处理银河轮廓上出现很大问题。
如果你出发的季节为冬天,夜晚较冷,要注意镜头的防雾处理和人员保暖。 - 三脚架
三脚架必不可少,当然,实在买不起的话也可以找石头架着,只是会比较麻烦。 - 相机
其实你只需要一台不是非常过时的相机,例如最初代的索尼A7M1,这是一台2013年的全画幅相机,它同样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甚至于近几年的手机,使用专业模式同样可以完成任务,对硬件的要求并不高。
但是,非全面屏时期的手机、CCD相机应该不行。
特别注意,不要当参数党,你认为很差的相机也能拍的很好,关键的不是相机前面的那个头,而是相机后面盯着显示器看的那个头。例如,下图就是使用手机拍摄的: - 镜头
推荐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 - 电池
多带几块电池和充电宝,在无人区摄影电量至关重要,安全第一。 - 内存卡
别忘带内存卡。 - 时间
在凌晨1-4点光线条件最佳。 - 软件信息
光污染地图:https://www.darkmap.cn/
iOS平台可以使用Star Walk2来获取银河的具体坐标,银河轮廓肉眼一般不可见。
理论讲解
银河摄影
银河摄影对光污染要求较高,一般要在三级光污染以下的地区拍摄银河轮廓。当然,网上不乏很多高手在四级以上光污染地区拍摄到银河轮廓,笔者自认为能力不足,我暂时没有在四级及以上的地区成功捕捉到银河轮廓。除非在光污染极弱的地区(例如1级波特尔光害,部分2级波特尔光害,光污染地图:https://www.darkmap.cn/)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肉眼看到银河轮廓,其他大部分情况肉眼无法观测到银河轮廓。但由于相机的CMOS构造,使得相机不仅可以捕捉极微弱的光子信息,也可以捕捉来自宇宙的各种辐射信息,只要信息被捕捉到,通过后期软件(例如Photoshop或lightroom)就可以把信息还原出来。这里就引出了两个问题:
银河不可见,我怎么知道我的相机有没有对准银河?
iOS平台可以使用Star Walk2,搭配手机陀螺仪和罗盘来获取银河的具体坐标,银河轮廓肉眼一般不可见,安卓平台需要找找安卓有没有类似的网站。
在2级光污染区可以用肉眼观测到银河轮廓。
如何保证足够多的信息被捕捉
在摄影中有个手法叫做“向右曝光”,即拍摄照片轻微过曝,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银河轮廓并非为死黑,而是将信息捕捉到了,通过后期软件就可以将raw文件的信息还原出来。
星轨摄影
星轨摄影对光污染要求较低,在四级、五级光污染地区也能拍摄到足够漂亮的星轨。但随着光污染等级的增加,在越高光污染地区拍摄到的星轨数量就会越少,要想拍到极多星轨绝美的星轨照片,还是要在光污染等级低的地区拍摄。
星轨拍摄的基本原理是,星空会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旋转,天上星星的位置并非是始终不变的,相反,经常星轨摄影的朋友应该知道星星的位移速度(5秒曝光就能看到明显的星星漂移)其实还很快。而星轨摄影就是利用长曝光来记录星星的位移,一般选择30秒曝光,持续拍摄约1小时-2小时,拍摄时间越长,能够拍出的星轨长度越长。
如何拍出同心圆星轨?
在地球上看,所有星星都是围绕北极星转的,因此,只要对准北极星进行摄影,就能够拍出所有星星绕着北极星旋转的星轨图片。
参数讲解
特别注意,没有完全相同的光线环境,所有的参数都是根据当前光线环境进行动态调整的,照抄我的参数大概率不会得出很好的结果,必须自己掌握参数调节方法,自己试光,自己调节参数。我的参数仅供参考。
银河摄影
曝光时间:我观察到在4秒以上的曝光拍摄仙王座附近的银河轮廓会导致较为明显的星轨拖影,因此我使用的曝光参数在3-4秒,但3-4秒的参数显然不是最佳的,这会导致我的ISO参数非常高,画面质量很差。这也是我镜头光圈小的无奈之举。
光圈大小:一般为最大,我的镜头最大光圈为f2.8。如果你使用的是夜神那样的大光圈镜头,例如最大光圈f0.95超大光圈,你甚至可以缩小一些光圈以实现画质最优。
ISO:根据曝光时间和光圈大小一般即可确定ISO,我的ISO为10000(建议在没产生拖影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ISO,否则就会像这张图一样脏:

曝光量(EV):一般你可以不参考这个值,我的影调偏暗,即使是EV=0我也会感觉有些许过曝,但又基于向右曝光原则,因此我在银河摄影采用的EV值就是0
星轨摄影
星轨摄影记得要关闭长曝光自动降噪功能,自动降噪会导致星轨不连续。
曝光时间:一般为30秒,持续拍摄1-2小时,通过后期堆栈进行多张照片合成。当然,你也可以使用超长曝光,也就是直接曝光一两个小时,超长曝光可以避免后期堆栈合成的麻烦,但如果有车辆光线或杂光意外进入镜头,这一两个小时就白拍了。下图为曝光两个小时的星轨:

光圈大小:一般为最大,理由同上。
ISO:一般为100-200,能保证画质最优,根据实际拍摄环境调节。
曝光量(EV):可以不参考
前期
前期的拍摄工作与后期同样重要,主要是对于个人审美与构图功底的考查。
以下图为例,本图为曝光一个小时的星轨,主要讲解本图的几个优点和几点不足:

优点:具备一定的构图基础,拍摄时有意将北极星和地景放置在靠近右侧的三分线上,同时预留出大面积留白,使得星轨能够在留白上进行发挥。
不足:画面没有趣味点,只是愣好看,显得肤浅。同时,地景不够牢固,没有地面和山只有几个电线杆显得摇摇欲坠。在后期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人物、地景使用拼贴的手法补充在画面上,可以增加画面的稳定性。星轨长度太短,曝光时间不足
这并非是一张很优秀的照片,只是拿来抛砖引玉,相信你可以做的比我更好。
这张照片主要给读者几点启发:
- 注意构图
- 注意地景
- 注意北极星位置和星轨的留白
- 注意要避免车辆照射和杂光的进入
- 应有更长时间对星轨进行曝光
后期
银河摄影
首先要去雾,然后图像的后期逻辑在于对比(注意,不是对比度),根据自己的审美适量提高高光,适量降低阴影,适当提高白色色阶,适当降低黑色色阶,可以突出银河轮廓。
最后要对银河条带拉出一个蒙版,在蒙版中再次增加黑白两色的对比,以突出银河轮廓,最终,你就可以得出类似以下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张图因为ISO过高导致画面非常脏,但整体逻辑没有问题。
星轨摄影
通过PS的堆栈功能实现,具体步骤如下:
- 选择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

- 浏览

- 选择你拍好的几十或几百张图片并点击确定,注意,一般不勾选“尝试自动对齐源图像”
- 在窗口中找到并打开“图层”选项

- 点击“图层”中的第一张图片,按住“shift”的同时滚轮下滑至最后一张图片,并点击最后一张图片

- 将“正常”改为“变亮”

如果你完成上述步骤后,已经看到了星星成线的星轨图片,证明你已经成功了,只需要将图片导出并后期即可。如果没有成功,在反复阅读本文,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后期逻辑
后期前:

后期后:

我后期的主要逻辑如下,不同的审美后期结果是不同的:
在本图右上角有大片的黄色区域,那些是因为当晚天气不好而飘过的云,使得画面整体较脏,可以采用去朦胧和修改颜色的方法隐藏,使得画面的色彩更统一。
肉眼看上去感觉后期后的星轨数量明显更多,是因为在后期时增加了清晰度,使得原本不大清晰的星轨更加清晰,所以看起来好像更多了。
不同星星发出的颜色是不同的,有些恒星偏暖,有些恒星偏冷,因此在初步堆栈后发现有红色和蓝色的星轨均为正常现象,我在后期时进行了颜色的统一。
截去了左侧多余的电线杆。
结语
我也只是一个摄影小白,本文仅供没了解过银河和星轨摄影的朋友快速入门使用,文中存在的不足还请大佬多多包涵,希望我们能够共同进步。
本文不足的部分会随着时间慢慢更新和填充。
参与讨论